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一夜風流:在門未常開之前(舊文新貼)


舊文:

星期六, 四月 08, 2006

第二話:一夜風流

今早出門有點匆促,卻還是心血來潮抓起擱在窗台塵封好久的電影節冊子 (對,是差不多一尺見方的冊子,不是「小冊子」) 塞進手提袋,下午找空子翻了一翻,惹眼的片子不多,但添馬艦的吹氣銀幕卻叫我有點心癢,再看看今天晚上七點放的《金牌監製》,歌舞片,奧瑪花曼,心癢變成了心動。可是轉過身工作工作再工作,就又忘了有這麼的一回事。飯後,已是六時五十分了,才又再翻冊子找到留座電話號碼,一問得知可即場購票,於是匆忙走出餐店跳上的士,說一聲「添馬艦」,不用十分鐘後,便已手拿票子隨隊伍在電影開場的音樂下緩緩住場,感覺只有一個字,爽。

第一次露天看電影,三四層樓高的吹氣銀幕面對維港,背面及左右高樓環峙,襯以夜色低垂,燈火初上,好風如水,又是一個字,爽。離開學校時潛意識已早有備無患地帶了傘,但戲到中途身旁女士忽然遞來摺成方塊的透明雨衣,卻一時會意不過來,還以為是包裹了保鮮紙的三明治,心想難不成六十元戲票還包小吃?幸好天公最後作美,儘管天上浮雲疊疊,卻終究只有風片,沒有雨絲。

戲也是只有一個字,爽。散場的時候想,如此偷得浮生半日閒,也算是一種幸福。添馬艦,真不該建那勞什子的甚麼新政府總部吧!

張貼者: Leo 於 1:17 上午 0 意見 此文章的連結
標籤: 讓黑夜劃滿星

新貼:

2011-10-17

林天悟:門常開?門常關!

事實證明,以「門常開」為設計概念的添馬艦新政府總部,從諮詢過程、興建進度到落成啟用,的確令政府跟市民和傳媒之間那早已不算親近的距離,又再進一步拉遠。

特區政府成員當中,不少人擁有高尚學歷,熟懂歷史文化者有之、明白建築使命者有之,顧問團隊更是要多少、有多少,但弄出碩大無比、卻又失卻人情味的「大磚 頭」,還從中加入大量保安員,到底是治港階層想製造高高在上的心態,抑或想利用大樓的高門檻唬嚇平民?仍然值得研究,以防好大喜功的官僚風氣持續蔓延。

政府新樓 有如「豬欄」

有行家忽然村上春樹「上身」,說「門常開」就像一道厚厚高牆,把代表弱勢社群的雞蛋隔絕;那天立法會議員梁國雄遭無理趕出議事廳,臨行前向特首擲出一枚雞 蛋,蛋漿落在背後的牆上,職員立即抹掉,瞬間不留痕迹;此情此景,就像門外各式各樣的示威,吵鬧過後同樣不留痕迹。雖然當權者聲稱那種衝擊令他「感到好 驚」,但政治制度上的無形暴力,卻從未得到政府承認或正視。

政治組行家坦言,新立法會大樓議事廳大得令人「嘩」一聲,大聲呼喊更有回音,難怪那天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會聽錯長毛亂叫,繼而趕他出場。曾主席其後只接受內 地媒體中評社記者專訪,解釋驅逐事件是「一場誤會」。這種只向友好傳媒放風,但不肯面對公眾道歉的態度,已漸漸成為特區高官和親政府一派的處事手法,甚至 是一道護身符。下次曾主席面對香港記者時,還能心安理得地說:「要講的我都講完了,沒有補充了。」那個句號,多麼圓滿啊!

不少行家表示在新政府大樓容易迷路。空間雖然大了,記者的採訪自由卻大幅受到限制,更謔稱是「豬欄」處處,即採訪區都是劃定好的,不准百姓越雷池半步。記 者一舉一動都受到監視,一旦走出限制區域,保安員就會像農場主人般,合力圍堵,把走失的豬捉回欄內,有攝記更遭熊抱箍頸和強行拉走。

所謂「有圖有真相」,攝記既然無法拍得尊貴的議員和高官的嘴臉,只好拍下行家被保安員「嚴格管治」的實況,然後貼到網上讓公眾就知道,傳媒為何憤怒了。

一位中國組記者看到新政府大樓的相關報道,冷冷地吐出一句:「香港政府愈來愈有內地政府風範。」是的,記者在政府建築物範圍內遭保安員強行阻擋,在內地已 是「慣常做法」,甚至沒有多少記者會投訴,但此風若成為香港傳媒的常態,本地的新聞自由和傳媒尊嚴都會受到衝擊;幸好行家深知這個關口不能退讓,表示會團 結對抗,這次迅速向立法會秘書處反映意見,更聲稱日後遇到無理阻欄時,將會繼續投訴到底。

除了保安員「勇猛」表現令人反感外,有行家更質疑新政府大樓是否需要那麼「高大威猛」?從極速趕工到浮誇包裝到冷漠的運作方式,在在說明大樓是屬於政府的,而不是與市民共享的。

只見「地標」 不見人民

前台北文化部長兼著名作家龍應台寫過:「政府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泥土,只是讓人踩的泥土,民間才是花朵。土是為了花而存在,本末不可倒置。」(《文化政策,為什麼?》,2008年5月刊《中國時報》)

龍應台曾在德國教書,其前夫亦是德國人,對當地歷史有深刻認識,她應該知道希特拉很崇尚蘇聯式建築,為了營造政權的莊嚴,把建築物的尺寸無限放大,一排排 巨型柱子不斷拔高,每個階梯都特別闊大,一切只為了突出國家的偉大和個人的渺小,蟻民永遠是抬頭看領導者,然後臣伏其統治之下。

希特拉和蘇聯式極權早就倒台了,剩下的假大空思想沒有完全煙消雲散;據說此等思想近年在內地迅速發芽,許多省市最華麗、最挺拔的建築物就是政府大樓。

相比起來,香港的新政府大樓還談不上城中最耀眼,但肯定是最矚目的官方建築。如今大樓建好了,卻沒有敞開心扉聆聽民意,更不願意接受傳媒監管,不如把名字改作「門常關」更貼切。

對於新政府總部,龍應台早於2006年寫下《誰的添馬艦 ——我看香港文化主體性》,當中包括回顧添馬艦的歷史,又對建興大樓的急切性提出質疑。

遺憾的是,政府從未正視或回應文中提到的質疑。如此龐大的基建計劃,最大難關只在於爭取足夠票數支持通過撥款計劃,只要夠票了,民意當然要靠邊站;況且,大家都知道民意是可以製造的。

事隔六年,米已成炊,當年的文章仍是如此銳利鮮活,內容提到:「很多政府可能對香港政府充滿羨慕:預算超高(香港政府預算是台北的八倍),主導性超強,社 會力超弱。強勢政府尤其喜歡在工程上展現魄力,因為工程是最容易看得見的政績」;「主事者總是用『世界級』、『地標』、『香港精神』來描繪自己的『勵精圖 治』的企圖時,我們能不能聽見一個小小的、安靜的聲音說,為什麼香港需要『地標』?『世界級』是跟誰比?比什麼?『香港精神』又是什麼?……地標如雲,當 地標被地標淹沒的時候,你還看得見地標嗎?地標還有意義嗎?」

龍應台的提問一點都不「爛仔」,完全不會令人想像到「黑社會」,若在立法會上提出那些問題,身為香港仔的曾蔭權會如何回答?

那篇文章全長五千多字,請各位尊貴的、斯文的高官議員細心重看一遍吧。

在過去的周末,香港有數百名示威者響應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在中環通宵扎營抗議,聲言反對「金融資本主義社會」、反商家、反銀行、反股票。有一種說 法是這群人將會長期抗爭下去。大部分本地市民都認為這群人「有破壞、冇建設」,該運動也確實得不到主流民意支持;但政府若因為人數少而忽視當中訴求,那點 點火苗將會在經濟逆風中愈燒愈烈,屆時爛攤子恐怕難以收拾。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週日放輕鬆:《貪貪貪》

星期日,想放鬆神經,最好聽聽歌。

早兩天寫《警鐘為誰而敲》,其實一半是為了想播播這首陳慧嫻的跳舞經典:



以呢個形象响中環鬧巿載歌載舞,真係能人所不能,單睇圍觀巿民反應就知陳小姐魅力沒法擋!其實馬戲裝扮比較適合拍遊樂場廣告,不過廣告片個碌反而收斂咗喎:



可能呢首歌夠開心,响《幾時再見演唱會》同《變、變、變變變》兩溝做咗握手歌 (1'40"起),仲feature埋陳爸爸同琴姐李香琴,大家高興到成首歌唱咗等如冇唱囉:



呢首係少女歌,今時今日好難想像即使真係可以振作起來不住怨婦街嘅陳小姐點樣再唱得返。好彩有佢:



哇,連髮型都致敬埋!30/7/2010演出,呢一刻點擊人次44,193!邊唱邊問:大家識唔識呀?喂,咁推法,原本唔識都變識喇:



15/11/2010上載,呢一刻點擊人次296,714!哇噻!陳小姐應該可以老懷大慰囉!

話時話,本來《粉紅Tee大笨賊》條片好閹悶架,剪輯過再加埋呢首經典做配樂,即刻醒神過暮估晨鐘。唔通背後係糖妹發功??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最近買的一樣東西

字紙有靈,何況書本?叫它做「東西」,好像太不敬。不過百無一用的書獃子,談到買東西,自然第一樣便想到了書。

兩星期前的週末沒出外逛,到村中的舊書店淘寶,赫然找到圖下方正中這本阿諾德詩集:綠色硬皮精裝,書脊燙金字體,書脊下方蛀了一小角,一九零三年倫敦麥美倫書舍出版。

翻開書的扉頁一看,秀麗的墨水筆書法記下大概是第一手書主一九零五年的購書年份。

一九零三年,滿清經歷八國聯軍洗刧而未倒,慈禧太后仍然在朝中呼風喚雨,而後來的第一位革命女烈士秋瑾在這一年身着男裝到戲院看戲,轟動一時。

一九零五年,中國革命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

二零一一年,辛亥革命百年紀念。


一百零六年前,英國約克郡史密夫氏購藏的這冊詩集,站到了我的書架上。




*字由式*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警鐘為誰而敲:紅粉笨賊 Jessica C ?

「呢個女人衰貪心呀!」

媽月前關鐵閘時不小心砸傷了拇指,誤了延醫,弄得拇指曲掉了。才一回頭,日前又因斬蠟鴨不小心斬傷了食指,據說當時為怕同住的子女給嚇著了,獨自在家把流了一地的血抺個乾淨才自行到街上招計程車到醫院急診。本來這幾年來母子倆都是逢年過節才見一面,剛巧自己上月好端端的駕輕車就熟路卻神推鬼使失手翻了自行車,破相之餘還折了手骨,連中秋節也不得侍母團圓,母子倆同病相憐,稍瘉後略見得空便往老家跑跑補聚天倫。這天剛在廳中沙發坐下,便看到電視上女模涉嫌盜竊被捕的花邊新聞片段,老媽一邊斟茶遞水,一邊不忘發表她未審先判的路邊社論。

咦?女模不是早幾天才跟最受歡迎男歌手登台表演親熱嗎?怎麼才一回頭,又變了做黑玫瑰?

搞了老半天,才弄清楚原來案件跟使用提款機有關。又過了兩天,嫌犯又指是因為所托非人,一切全屬誤會。

同行如敵國,娛樂版記者訪問模界意見,貝安琪小姐(嗯,其實即係邊位?)回應啜核:「我有練瑜珈,導師話練瑜珈唔可以有貪念。(會唔會介紹佢學瑜珈?)嗯,其實最緊要都係家教!」哇!女人係得嘅!

警鐘女模是次為廣大巿民敲響家教警鐘,實在功德無量!如果將來可以學三色台犯局大師一樣脫罪,好應該加盟《警訊》洗底兼幫忙催谷收視,宣揚家教!

畢竟紅粉佳人,不會真的像下面的「粉紅笨賊」一樣《貪貪貪》吧?



阿彌陀佛!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烈女字傳

《我在山頂看林憶蓮演唱會MMXI》不日續刊,今天且說說《烈女字傳》的由來。


老爸走後,僅唸畢小學的老媽忽然執筆寫起回憶錄來。初稿寫起一半,老三便自告奮勇當打字女工幫忙整理,其餘兄弟談起,都說要替老媽出版,校稿潤飾的工夫落到我這個老么身上。剛好那陣子我也常抽空寫寫網誌,於是便替老媽另開一個網誌,一邊替他修稿,一邊把修好的章節放到網上去方便家人知悉進度。可惜只刊到第三章,便因種種細故擱下了,老三也沒有替老媽把手稿理畢。

一擱幾年,老媽的全稿早已殺青。半年前老大出資由老四聘人把電子稿整理妥當,老四還找朋友繪好封面,連印刷安排都搞妥了。萬事俱備,只欠修稿一項工夫,老媽的大作就可出版了。

書稿的電子全檔已收到兩三個月,惜前陣子公私兩忙,上個月更意外跌傷了手,故一直未曾動工。這幾天傷勢漸癒,雖然還是得靠單手打字,不過也不太好意思再耽誤了。

今天剛把第四章理好,發現有一個細節得找老媽問問才可定奪,明天才可刊出。《烈女字傳》的網誌名字是我拿主意起的,老媽自己起的書名是《一個老婦的回憶》。

請賜教!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我在山頂看林憶蓮演唱會MMXI (1)

多得網誌排行第262位的naruto友情連結,本誌首天重見天日即錄得十多個轉駁瀏覽人次。本篇原名《我和naruto在山頂的四個小時》,特此更名向院長先生致敬!

第九度看林憶蓮演唱會,這次原想全看三場,結果信用卡「優先訂票」只買到了第二場的三百八十元和第三場的一百八十元票。訂票後一直事忙,開演前兩週收票後也沒細究座位所在,結果第二場開演時才發現坐的是黃閘第二十九行,跟第三場的黃閘第三十五行一樣位處高處不勝寒的山頂,多多少少有點掃興。第二場的同伴本來也算大半個蓮迷,然而因為座位跟預期出入太大,歌曲編排又未盡如意,看得不夠稱心,加上完場後又鬧了些風波,以致第三場缺了同伴,原本想把手上的兩張票都轉送出去,結果因綠際會,與naruto在山頂共度了四個小時。

在山頂看演唱會,風光當然別有不同。上網淘一洶,一段短片勝過千言萬語,這篇先看看片,其餘感想下次再談: